台湾的游戏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发展历程
早期起步与辉煌: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台湾游戏产业开始起步,并在中文角色扮演游戏(RPG)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出了如大宇的《仙剑奇侠传》《轩辕剑》以及智冠的《三国演义》《金庸群侠传》等经典作品,这些游戏以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精彩的剧情和独特的角色设定,在华语游戏圈乃至亚洲地区都广受欢迎,成为了一代玩家的经典回忆.
转型与起伏:21 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台湾游戏厂商积极转型,代理了不少热门网络游戏进入大陆市场,也有部分自研作品问世,但代理网络游戏的辉煌并未持续很久,在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后走起了下坡路,其自研游戏的品质和影响力逐渐下滑.
现状
市场规模与用户:据 Statista 数据,2024 年台湾游戏市场营收预计达到 32.34 亿美元,到 2029 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 44.05 亿美元,2024-2029 年期间年增长率为 6.38%。预计到 2029 年用户数量将达到 970 万,2024 年用户渗透率为 35.9%,2029 年将达到 40.2%.
游戏类型:移动游戏是目前台湾玩家最为喜爱的游戏类型,这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高速网络的发展。休闲游戏也颇受青睐,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人们居家时间增加,对休闲类视频游戏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该类型游戏的市场增长.
主要企业与产品:曾经的一些大型游戏公司如大宇等,虽有过辉煌但如今影响力有所下降,不过其旗下的一些经典 IP 仍有一定价值。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小型游戏工作室和独立开发者在不断推出各类游戏,但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象级作品,台湾游戏在题材和内容上相对较为单一,缺乏深度和创新性,难以与国际主流游戏竞争.
面临的问题
人才短缺与流失:一方面,民进党当局推行的 “去中国化” 政策,导致台湾游戏产业缺乏能够熟知、挖掘、运用中华文化的人才,难以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另一方面,随着大陆游戏产业的崛起,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会吸引了部分台湾优秀游戏人才前往大陆发展,造成台湾本土人才的流失.
市场局限:由于台湾地区人口有限,本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对游戏产业的支撑能力不足。而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又因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和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导致台湾游戏的国际市场份额较小,难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限制:台当局针对大陆游戏的 “资讯安全审核” 机制等政策,限制了两岸游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大陆的一些优秀游戏难以进入台湾市场,同时也阻碍了台湾游戏厂商与大陆的合作机会,不利于台湾游戏产业借鉴大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未来展望
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台湾拥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未来若能摒弃 “去中国化” 的错误思想,重新重视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游戏设计理念相结合,有望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的游戏作品.
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两岸在游戏产业方面各有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台湾可以借助大陆庞大的市场资源和技术支持,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大陆则可以借鉴台湾在游戏创意和文化融合方面的经验,共同推动中华游戏文化的发展.
拓展新兴技术应用:积极探索和应用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提升游戏的品质和玩家体验,开拓新的游戏类型和商业模式,为台湾游戏产业注入新的活力。